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

東西文書規則差異影響數位內容


第一波的電腦化Offiec辦公室軟體,提供了簡便的產生文件、溝通與分析的工具,對出版社的編輯製作流程而言,Wrod工具能產生Doc文件已經形成主流,但是把Doc文件運用成熟的人卻不多見,新生代編輯或許已具備這樣的能力,但是對於已身負出版決策要角的執編、主編(老編)而言,卻不是件容易的事,尤其以西文Word軟體經過跛腳中文化後,更令人學習苦不堪言,所以跟作者一樣,老編也需要配置年輕助理專責處理文書工作。

邁向數位化的雲端科技,所有文件、溝通與分析的工作都可以在網路上完成,對出版社的編輯製作流程而言,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便利時代,隨著泛數位出版的趨勢,文書的發佈隨時都在進行,今天在編輯手中的文字原稿,有可能成為明天讀者手中的出版成品。但是今天使用Doc文書軟體的內容品質,仍然沒有提升。這就是出版行業仍然需要編輯、排版人員、版面設計師(網頁設計師)等人存在的原因。

那麼,外國沒有這個問題嗎?歐美語系國家的數位出版相對容易,因為doc文書軟體原本就是依照西方語系規則而定,所以習慣、操作甚至轉換都相對容易。而東亞語系國家面對doc文書軟體的操作、文本的書寫規格都必須依循西方語系規則,才能作成文字原稿。至於要完成出版成品時,得再進行一次印刷原稿的生產製作流程。(這就是為什麼東亞出版品比歐美出版品普遍做的精緻而且細膩,我們常驚嘆日文書的質感也是如此觀感)。這說明了為何西文文書的文字原稿,可以成為印刷原稿,甚至直接轉存成為數位出版成品的格式,而東亞文書就是不行的原因,因為東亞文書從「文字原稿」到「印刷原稿」,已經重新經過編輯製作流程。這就是大多數出版社面對數位出版時,會選擇從「印刷原稿」再開始重新定義內容結構。

另一個差異的例子是文書製作的規則;台灣的文書製作在1990年代(待查),已經統一改為橫式書寫呈現,但是在出版業卻有部份小說長文體堅持以直式排版方式呈現,台灣的出版業者便在一套西式文書規則上,同時處理直、橫兩種文體,雖說正體中文可以在直橫兩種文體排版呈現,但在文體內的正文與註文的區塊呈現,卻有明顯不同的處理模式,西式文書處理隨頁註只有「頁下注」一種,東亞文書(直書時)卻有「頭註」、「腳註」和「傍註」等不同用法。

數位出版成品的EPUB格式也存在類似的問題,一個類似文字原稿的成品在網路書店上販售,能夠喚起讀者的注意嗎?讀者在尋找熟悉文字書的閱讀經驗時,出版社卻提供一個數位半成品(文字原稿→數位格式),我想這可以解釋為何台灣的數位出版,大多數仍維持固定版面的PDF格式,而不是EPUB格式。

我們尚未成熟運用EPUB格式,來生產東亞語系的電子書,或著可以說
未成熟的EPUB格式,不利於我們生產東亞語系的電子書。